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顶层设计也是拼了
来源:法制晚报 编辑:陕西中小企业服务网 浏览量:4555次 时间:
昨天,银保监会网站发布消息称,银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郭树清带队赴中国银行总行,就银行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力度情况进行调研督导,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法制晚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从国务院常务会,到银保监会、央行,多次提及要“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平均每月有一项利好政策出台。
小微企业融资难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有2000多万小微企业法人,以及6000多万个体工商户。这些小微企业贡献了全国80%的就业、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然而中国小微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只有3年,与日本、欧洲的12年,美国的8年有明显的差距。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曾经在“助力小微企业创新发展高层论坛”谈及,这是因为企业缺乏有效的扶持政策。
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撰文分析,从2009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已经持续实行快10年,主要形式是扩大政府性投资和扶持特定产业发展。结果,国有企业、地方政府、产能过剩的僵尸企业占用过多的财政金融资源,导致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平均在6%左右,网络借贷利率约13%,温州民间借贷登记利率15%以上,小额贷款公司等类金融机构利率则为15%~20%。较高的风险是金融机构不敢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一大原因。数据显示,2018年3月末,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为2.75%,比大型企业高1.7个百分点,单户授信500万以下贷款不良率更高,金融机构获得的收益较难完全覆盖风险。
然而在缺乏抵押物、创业成果尚未转化、担保体系不健全以及信息交换不及时等问题,使金融机构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以掌握小微企业情况。“过去一个小企业,要给它贷款,银行信贷员要用两个月考察企业,而两个月以后去这家企业可能已经人去楼空了。”有银行业内人士表示。
打通“最先和最后一公里”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于小微企业的发展给予了极大关注。在3月28日、4月25日及6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都要求今年要确保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有较明显下降,并部署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多项措施。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陆家嘴金融论坛演讲时表示,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要通过几个视角,一是从金融结构方面,需要构建覆盖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服务体系;二是要通过正规金融渠道提供更多的融资,;三是要坚持财务可持续,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内在动力。
目前的政策着力打通小微企业融资的“最先一公里”,聚焦单户授信500万以下小微企业贷款。调动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积极性,要在优化考核激励上下功夫,这是亟需打通的政策传导“最后一公里”。
记者搜索发现,不管是“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还是股份制银行,抑或是城市商业银行、邮储银行等等,对小微企业的贷款都出台了政策。
如建设银行、江苏银行、广东华兴银行等。 记者参加的银保监会举行的银行业第166场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浙商银行副行长吴建伟介绍称,截至2018年3月末,浙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909.89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下(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19.72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位列全国性银行第一名。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刘向东据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称,要解决小微企业和商业银行之间信用不对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发展小型商业银行,使其能提供给小微企业提供相应的贷款。要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落到实处,就要支持发展“草根”金融机构,使其成为向众多小微企业供血的毛细血管,因此,还需进一步改革目前的金融体制,以此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
分析人士预计,下半年对于小微企业的相关支持政策会加速落地。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表示,当前,信用风险蔓延带来了市场对小微企业信用问题的深度讨论,预计未来对小微企业流动性支持的政策会越来越多。
名词解释
小微企业的概念是由经济学家郎咸平提出的,大体是指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家庭作坊等企业。主要有以下三点特点:1、在资产总额方面,工业企业不超过3000万元,其他企业不超过1000万元;2、在从业人数方面,工业企业不超过100人,其他企业不超过80人;3、在税收指标方面,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
小微企业融资难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有2000多万小微企业法人,以及6000多万个体工商户。这些小微企业贡献了全国80%的就业、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然而中国小微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只有3年,与日本、欧洲的12年,美国的8年有明显的差距。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曾经在“助力小微企业创新发展高层论坛”谈及,这是因为企业缺乏有效的扶持政策。
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撰文分析,从2009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已经持续实行快10年,主要形式是扩大政府性投资和扶持特定产业发展。结果,国有企业、地方政府、产能过剩的僵尸企业占用过多的财政金融资源,导致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平均在6%左右,网络借贷利率约13%,温州民间借贷登记利率15%以上,小额贷款公司等类金融机构利率则为15%~20%。较高的风险是金融机构不敢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一大原因。数据显示,2018年3月末,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为2.75%,比大型企业高1.7个百分点,单户授信500万以下贷款不良率更高,金融机构获得的收益较难完全覆盖风险。
然而在缺乏抵押物、创业成果尚未转化、担保体系不健全以及信息交换不及时等问题,使金融机构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以掌握小微企业情况。“过去一个小企业,要给它贷款,银行信贷员要用两个月考察企业,而两个月以后去这家企业可能已经人去楼空了。”有银行业内人士表示。
打通“最先和最后一公里”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于小微企业的发展给予了极大关注。在3月28日、4月25日及6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都要求今年要确保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有较明显下降,并部署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多项措施。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陆家嘴金融论坛演讲时表示,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要通过几个视角,一是从金融结构方面,需要构建覆盖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服务体系;二是要通过正规金融渠道提供更多的融资,;三是要坚持财务可持续,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内在动力。
目前的政策着力打通小微企业融资的“最先一公里”,聚焦单户授信500万以下小微企业贷款。调动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积极性,要在优化考核激励上下功夫,这是亟需打通的政策传导“最后一公里”。
记者搜索发现,不管是“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还是股份制银行,抑或是城市商业银行、邮储银行等等,对小微企业的贷款都出台了政策。
如建设银行、江苏银行、广东华兴银行等。 记者参加的银保监会举行的银行业第166场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浙商银行副行长吴建伟介绍称,截至2018年3月末,浙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909.89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下(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19.72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位列全国性银行第一名。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刘向东据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称,要解决小微企业和商业银行之间信用不对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发展小型商业银行,使其能提供给小微企业提供相应的贷款。要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落到实处,就要支持发展“草根”金融机构,使其成为向众多小微企业供血的毛细血管,因此,还需进一步改革目前的金融体制,以此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
分析人士预计,下半年对于小微企业的相关支持政策会加速落地。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表示,当前,信用风险蔓延带来了市场对小微企业信用问题的深度讨论,预计未来对小微企业流动性支持的政策会越来越多。
名词解释
小微企业的概念是由经济学家郎咸平提出的,大体是指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家庭作坊等企业。主要有以下三点特点:1、在资产总额方面,工业企业不超过3000万元,其他企业不超过1000万元;2、在从业人数方面,工业企业不超过100人,其他企业不超过80人;3、在税收指标方面,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